驅除蚊子的妙招
星期四, 五月 14th, 2009
在我們瞭解了蚊子的生活習性之後,那麼有什麼對付蚊子的好方法呢?下面就教大家幾招:

物理驅蚊第一招 :消滅蚊子生存環境 (對於在宿舍就無辦法啦,下面太多草同垃圾)

有的居住環境差,周圍死水多,需要經常噴藥,這不僅滅蚊難度大,還會因此花費很多錢。所以不妨用一些物理方法滅蚊。

解決辦法:及時清理垃圾,不要留死水。

物理驅蚊第二招 :肥皂水

關上門窗,在窗前放置一個盆子,盆中加點混合洗衣粉的水,第二天,水盆中就會有一些死去的蚊子。

每天持續使用這種方法,幾乎可以不用再噴殺蟲液去殺蚊子了。而且, 蚊子也會越來越少。

物理驅蚊第三招 :大蒜、維生素B

還有兩件驅蚊的制勝法寶,您不可不試,這就是大蒜、(花生)維生素B 。

物理滅蚊第四招 :鹽水、牙膏

如果你一不小心還是被蚊子給咬了,也不要急著用手抓。來一點鹽水或牙膏,塗在患處可以迅速幫你止癢。

我們看看另一種辦法——把用過的失去藥力的蚊香藥片,輕輕滴上幾滴風油精,插上電源,就能達到較強的驅蚊效果,又節約藥片。遇上停電還可以把用過的一兩片藥片,一塊點燃,幾分鐘後,就能起到驅蚊滅蚊的效果。

以上省錢滅蚊法你也可以試試。如果你習慣使用噴霧劑對付蚊子,就要選擇最佳時間和重點部位來滅蚊。

蚊子可以傳播丙性肝炎嗎?

 

  生物通編譯:一些無法解釋的丙型肝炎感染病例可能是由於蚊子叮咬引起的嗎?研究者發現病毒可以在蚊子的細胞中結合併進行複製,為這一可能提供了某種程度上的證據。但是,許多專家不同意蚊子可以傳播丙肝病毒的觀點。

  全世界大約有17000萬人被丙性肝炎病毒感染,這種病毒導致患者的肝臟炎症,從而最終可能導致肝硬化和肝癌。大多數情況下這種病毒是通過感染的血液製品和污染的針頭傳播的,但是在大約20%的感染者中不存在這樣的危險因素。丙性肝炎屬於黃病毒屬,而這個屬的病毒中包括可通過昆蟲傳播的病毒,如西尼羅病毒,登革熱病毒和黃熱病毒。這一點使得由法國Universite Joseph-Fourier Grenoble I in La Tronche的Emmanuel Drouet領導的一個研究組開始懷疑是否丙性肝炎病毒可以在蚊子細胞中複製。

  研究者們從一個丙性肝炎病毒感染者的體內分離到病毒,並將其加入到Aedes pseudoscutellaris蚊子的細胞和非洲綠猴的腎細胞中,這兩種細胞系都是其它黃病毒常用的培養細胞系。在今年5月出版的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中,這個研究組報道說通過測定感染後長達28天時間內的病毒的RNA水平,病毒可以結合蚊子和猴的細胞並在細胞內進行複製。相反在人B細胞活肝癌細胞中大約一周後感染失敗。Drouet說,這可能表明蚊子傳播丙型肝炎病毒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儘管還沒有人在蚊子體內發現丙型肝炎病毒。

  美國軍隊感染性疾病醫學研究中心的昆蟲學家Michael Turell說,由於丙型肝炎病毒與黃病毒之間的關係,這種病毒能夠在蚊子細胞中複製並不令人感到出乎意料。

  許多科學家強烈反對蚊子可以傳播丙型肝炎的看法。他們指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沒有地域或季節分佈的特點,而這些是蚊子傳播的特徵。他們認為目前一些無法解釋的病例可能僅僅是性傳播或者隱瞞了吸毒的事實。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的流行病學家David Thomas說:「現在仍然缺乏蚊子傳播這種疾病的證據。」

從進化角度講,寄主絕對是先於寄生生物出現的,因此在寄主進化出來之前,寄生生物根本不會存在。那麼你所說的蚊子,蛔蟲在高等動物出現以前顯然不存在,那時存在的只會是原始的節肢動物(原始蚊子)和線形動物(原始線蟲),都營自由生活,吸食花蜜或吃微生物,有機質,藻類等。自從高等動物出現後,它們才經過幾個不同途徑逐漸進化為寄生種類。

以下是寄生關係的起源有三條途徑:

1、由空間聯繫發展到食物聯繫。先有簡單的共棲,再過渡到宿主體上,進而進到體內共棲,不同程度的共棲為發展營養聯繫建立基礎。食物聯繫可能開始時只是一種對一方有利另一方無害的偏利共生。進一步發展可能出現一方依賴於另一方體液來維持生活,即發展為寄生關係;也可能雙方彼此利用代謝產物,發展為互利共生關係。

2、通過捕食過渡到寄生。在自然界中尚保存過渡的痕跡。例如歐洲蛭綱中的平扁舌蛭(Glossiphonia complanata)是營自由生活的捕食者,整個地吞食小無脊椎動物;黃蛭(naemopis)在吞食小動物時和平扁舌蛭一樣,但對大動物的攻擊和吸血是暫時性的。居住在灌木叢中的山蛭(Hameadipsa)不再採用其它營養方式,而只依賴不時吸吮宿主血液的專性、暫時性寄生生活。尺蠖魚蛭(Piscicola geometrica)的全部生命活動均在魚的體軀上,只在繁殖期離開宿主。

3、第三條途徑是未來的宿生物偶然的潛入體內,雖然寄主體內是暫時的生活地點,但對寄生物十分有利,成功為兼性寄生物。寄生關係從上述共棲、捕食和偶然寄生三條途徑產生後,可以往不同的方向演化。寄生物和宿主的協同進化,常是使有害的「負作用」減弱,甚至於演變為互利共生關係。

所以,可以說蚊子,蛔蟲出現的很晚,而且直到完全營寄生生活時才這麼稱呼它們。

原始狀態的蚊子以吸引樹汗為生,每隻都有一米多兩米那樣大,因為吸引樹汗,生命體很脆弱,後來為適應生活及各種環境演化成吸血,體型也變得很小。在非洲及其它小數的原始地區,還流傳著「三隻蚊子,一碟菜」的說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t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